Member-only story
今屆M-League,才開季個多月,除了役滿和黃牌外,出現得最多的就是多牌少牌。
沢崎誠打了七次半莊就少牌(小相公)過兩次,11月初鈴木たろう更犯了史上第一次多牌。這樣的少牌多牌頻率,恐怕就算是換到去「師奶麻雀」的水平,也是無法接受的。
罰和了放棄就一了百了?
根據M-league的競技規則(下稱競技規則),凡有多牌少牌,都是以和了放棄論處。意即是之後除了不可以和牌,也不可以吃碰,流局時也得當不聽牌論,相當於港式台牌的「企胡」。
問題是,遇見有人少牌,是不是罰了犯事者企胡,就可以一了百了?
理論上牌例的設立,主要是要維護比賽的公正性,對於職業圈的聯賽來說,多少牌罰企胡是正常不過。問題是M-League的比賽,除了是職業雀士間的較量外,還有另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,那就是向廣大民眾宣傳競技麻雀的魅力。
自M-League在去年發足以來,透過多方面的宣傳,已經開始慢慢洗脫廣大民眾對麻雀的負面形象。同時,每星期最少四場放在黃金時間的比賽,亦把麻雀觀戰塑造成一個大眾化的娛樂,的確是值得鼓勵。目前在日本國內有觀看過M-League的達五百萬人,其中就有超過六成是完全沒有打麻雀的經驗。這跟很多沒踢過球的人但對看英超有興趣,是同一個道理。
觀戰者大多期望可以看到高水平的智力較量,但一連串,過於頻密的低級錯誤,也難免讓人產生參戰者不夠專業的觀感。另外,雖然相公者被罰,但在局中就只能一直防守,那就等於一檯麻雀無故變得只有三個人在打,這也對該局,甚至整個半莊的觀賞性帶來負面影響。
去年前原中槓dora 4後忘記補嶺上牌的少牌,相信讀者仍是記憶猶新,實戰前原被判少牌後因為無牌可棄,結果放銃白鳥親滿。而當時前原如果全力進攻,結果可能會完全改寫。少牌是罰了,但場況就因判決而被大幅扭曲,這在競技麻雀的角度,並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結果。
同時,罰少牌者和了放棄對其他三家又是否公平?要知道犯事者被罰之後,必定會轉為防守,那平時應該會打出來的役牌就不會再出來,同時因為南家不再有機會吃到少牌的莊家所打出的牌,某程度上亦會對南家造成不公。
因此,相公的出現,不應該只以罰則去作消極的處理,長遠來說必須要盡量防止此等事情再次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