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ber-only story
日麻的規則,最複雜的當然是得分計算。
這對上級的玩家來說,雖然只是必備知識,但這對初中級玩家來說並不容易。就算是已經學會的,在實體麻雀對局上算符也得花上點時間。
本篇文章的目的,就是給出一些算符技巧,令大家在絕大部份的情況下,一見手牌就可以立即道出符數。
符計算的系統
有關日麻符數的詳細計算方法,大家在網上就能隨便找到有關資源,本文不打算在此贅述。
筆者倒是想提出符數系統的兩個特點:
- 能左右手牌符數的,其實只有刻子。自摸、雀頭和聽牌形的加符,相對來說影響極小。
- 日麻符數,合計後不足10符之數亦算作10符。
例如:
上圖是副底(20)+暗刻6m(4)+自摸(2)+崁張(2)=28符,進位後是30符的牌。
並不是每手牌都有數符的必要
不過我可以肯定地說,熟習得分計算的人,面對這手牌是絕對不會把實際符數算出來的。他們會一眼說出這手牌是30符。
為什麼呢?因為有自動進位的關係,其實22, 24, 26…到30符的牌,到最後也是進到30符。
只要知道那手牌在副底外沒有12符,就肯定不會進到40符(術語稱為跳符,テンパネ),亦因為手牌沒有平和,符數就必定在22到30之間,根本沒有算出實際符數的必要。
因此對於並沒有開槓和大量刻子的和牌形,只需要判斷手牌有沒有跳符的條件,就可以輕鬆地知道符數。
跳符的法則
要辨別和了牌有沒有跳符,其實有簡單的規則可循:
- 手牌只有一個刻子,除非是么九暗刻,否則都不會有跳符。暗刻的非么九有4符,加上其他所有可能的加符因素 (自摸,役牌雀頭,崁偏單騎)都是10符而已。(當然某些規則下連風牌對子會有4符,不過此類情況出現率極低,可以忽略。)
- 食斷的牌,沒有開槓的話99%都不會有跳符。原理同上。
- 沒有役牌雀頭,而且是良形聽牌(不包含2345亞兩面的假單騎)時,要最少有兩組暗刻才會跳符。
- 三暗刻必定會有跳符
而真正在實戰中出現跳符的情況,亦其實不外乎以下三種:
a) 8+2+2型:最主要就是出現在有么九暗刻的時候。么九暗刻再加上[自摸,役牌雀頭,崁偏單騎]的其中兩項就可以跳符。因此當自己手牌持有么九暗刻時,都應該要有一定的跳符意識。
b) 4+4+2+2型:兩組么九碰或非么九的暗刻,加上[自摸,役牌雀頭,崁偏單騎]的其中兩項。
c) 8+4型:兩個暗刻,而其中最少有一組是么九牌,或者是兩個么九刻子,其中最少一個是暗刻。榮和和了而可以跳符的通常都是這一種。
當然還有4+4+4的形,但此類牌已經是不容易出現了。
當充份了解主要會跳符的形,就可以進一步在實戰中先行了解跳符的條件,例如要自摸了才跳符等等。
實戰譜。這就是典型的4+4+2+2形態,如果熟習跳符形態,就可以立即知道榮和是30符,自摸是就有跳符的40符。這在當時自己聽牌時早已知道,亦絕對不需要由從頭把所有有符的地方慢慢算出來。
找出符數的流程
總結以上技巧,我們可以把算符簡單化,依照以下流程,最少有90%的和了牌都可以直接道出符數來:
- 手牌是不是平和或七對子?
→平和:自摸是20符,榮和是30符
→七對子是25符
→兩者皆不是,跳到2 - 是不是食斷?
→是:絕大部份都是30符
→不是:跳到3 - 有沒有上面提過的跳符形態?
→有:門前榮和是50符,其他情況下是40符
→沒有:門前榮和是40符,其他情況下是30符
這是不是比起每次都數符簡單得多?
只有當手牌有開槓或者很多刻子(例如對對和),才有由頭數符的需要。而這樣的牌恐怕20局也不會有一局,而就算這樣的牌出現了,同桌的對手也絕對不會認為由頭開始數符是浪費時間吧。